“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水科学与水资源管理”国际会议第一轮通知

发布时间:2005-02-17

“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水科学与水资源管理”国际会议

Hydrological Sciences for Managing Water Resources in the Asia Development World

中国广州, 2006年6月8—10日

第一轮通知

(初稿,部分会议组织机构正在确认中)

国际主办单位:

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

国际水资源协会(IWRA)

世界气象组织水文学委员会(WMO-CHy)

国际水文计划(UNESCO-IHP)

亚太地区水资源协会(APHW)

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环境及水资源管理委员会(ASCE)

国内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

中国教育部

中国水利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组织单位:

中山大学(广州)

香港中山大学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武汉大学

合作组织单位 IAHS中国国家委员会

长江水利委员会

黄河水利委员会

珠江水利委员会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广东省水利厅

清华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四川大学

河海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一、会议背景和宗旨

亚洲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地区,而世界上1/3的人口集中在中国和印度。尽管亚洲各国文化和语言差异巨大,但都面临相似的经济社会发展困难和挑战。最严峻的问题是亚洲发展中国家日益增长的人口及其城市和工业化对资源和环境的需求,特别是对水资源的需求大量增加,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态环境恶化。除人为因素外,亚洲季风气候使得该地区水问题更加复杂。寻求水资源科学管理的有效方法对于促进亚洲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将起到关键作用。

本次国际会议试图为各国各领域的水科学家提供一个广阔的学术和信息交流平台。无论是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水文学家,这次会议都是一个加强联系和促进合作研究的很好机会,以便共同应对人类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未来水的挑战。

二、广州和珠江三角洲

广州是一座具有2200年的历史的华南地区最大最繁华的城市,被誉为“中国南大门”。她不仅是一座文明古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还是集华南地区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中心和科学、技术中心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广州也是颇受欢迎的旅游名城,拥有花城、羊城、穗城等传奇美誉。湿润的亚热带气候造就了其四季常青,花团锦簇之美景。广州现有150处名胜风景区和完善的现代化娱乐休闲设施。

广州与香港、澳门共同构成了“金三角”,它是珠江三角洲的象征。自七十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珠江三角洲一直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地区。在过去的25年里,该地区经济发展年平均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0%左右(持续增长的时期之久创世界记录),带动许多县市的GDP增长百倍以上。该地区因拥有大量面向出口的制造产业而被称为“世界工厂”。城市化、工业化的飞速发展,促使在发达国家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变化过程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之一、二十年内集中出现。该地区剧烈的自然社会环境演变导致水的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在亚洲其他城镇化地区也有所体现,具有十分典型的特征。珠江三角洲水系还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三角河网之一,该地区高密度地聚集了100多个城镇。因此,选择在广州召开“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水资源管理中的水文科学”国际会议并考察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水问题,是非常理想和十分难得的。

三、会议主题

I: 水资源管理中的水文科学和工程技术

· 湿润地区和沿海地区的洪水及其水相关灾害

· 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 农业水文和人类活动引起的水文变化

· 全球气候变化对于水文特征的影响

· 新技术新方法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

II:水环境管理

· 水质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