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土壤胶体界面重金属结合分子机制与污染控制
报告人:殷 辉 副教授
邀请人:刘小宁 副教授
时间:2025年6月24日(星期二)上午10:30-12:30
地点:水资源工程全重大楼A区202会议室

报告人简介:
殷辉博士,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本科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2013年博士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土壤学专业,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访问学者。长期从事土壤胶体界面化学研究,在应用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谱和非传统稳定同位素等技术研究土壤矿物界面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分子机制,重金属对矿物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有机物、微生物以及极端气候条件等对矿物界面重金属环境行为的影响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相关成果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以(共同)第一/通讯作者在GCA(4篇)、EST(6篇)等主流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和湖北省级科技攻关项目1项;共同主编《土壤环境界面分析方法》研究生教材。授权发明专利1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任中国原子能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环境矿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和湖北省核学会常务理事。担任《核农学报》编委。
报告简介:
我国南方红黄壤地区存在较为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导致农作物重金属超标。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和有效性受矿物、有机质和微生物等调控。阐明矿物及有机物、微生物等如何调控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和有效性,减少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对中轻度污染农田的绿色可持续修复和安全利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将以土壤活性矿物为核心,介绍应用现代先进技术如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谱、非传统稳定同位和基因组学等阐明活性矿物及土壤矿物、有机物、微生物等多组分界面重金属迁移转化分子机制的研究案例。
欢迎相关专业教师和研究生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