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8-11-14
报告题目:考虑粒径分布的岩土材料破碎本构模型及其工程应用
报告人:张春顺,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
邀请人:刘 勇 教授
时间:11月16号 (星期五)下午3:00-4:00
地点: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报告厅(农水楼一楼)
报告人简介:
张春顺博士毕业于悉尼大学岩土工程专业,现为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主持中国矿业大学开放基金1项、作为主要研究员参与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RC)探索项目1项、以及澳大利亚多地方水利局、美国水研究基金会、英国水工业研究集团等国际、澳洲科研课题4项,涉及经费700余万澳元。近10年来发表中、英文论文近50篇,其中被SCI收录学术论文20篇。获澳大利亚岩土工程协会新南威尔士州2012年度研究奖、2013年国际顶级岩土期刊《Geotechnique》最佳论文奖及2014年George Stephenson Medal奖章、英国土木工程师协会(ICE)所属40多种期刊2013年度最佳论文二等奖、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的国际合作项目于2016年获评国际、澳洲国家、及澳洲新南威尔士州立水协会3类奖项、以及澳大利亚商业与高等教育圆桌组织(B/HERT)奖项1次。
报告简介:
众所周知,许多工程材料如岩土、矿物等, 组成它们的基本介质是大小不同的颗粒。这些颗粒在受力或者变形过大时,会发生破碎。一旦破碎,原先的颗粒尺寸或者说粒径发生改变,那要进一步破碎,就更困难了。所以,颗粒的粒径其实既反映了颗粒材料的破碎程度,也影响了颗粒材料的破碎难易程度,比如说岩土材料强度。然而,这么重要而基本的粒径因素却一直被忽视,没有被考虑进现有岩土材料的本构关系。
在这方面,张春顺博士做了一些创新性的探索工作。主要是基于悉尼大学Itai Einav教授2007年提出的颗粒破碎力学理论框架,张博士推导了考虑粒径级配的线性和非线性岩土本构模型,并在商业通用有限元平台上实现了数值开发。该方法优点是将颗粒破碎定量化,来研究岩土材料及土工结构的宏观表征。模型所需参数少,且物理意义明晰,预测精度较高,实用性较强。
通过该破碎本构模型,张博士对桩-土共同作用及矿物破碎效率等工程应用问题开展了相关研究,得到了一些新的发现。特别是,基于大量桩-土共同作用的数值模拟,张博士首次提出了考虑岩土材料颗粒尺寸效应的桩端承载力系数公式,较好的从机理上解释颗粒粒径在承载力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升了承载力预测精度。
欢迎相关专业教师及研究生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