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3-09-05
集鄂湘赣优势力量,为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提供支撑
2012年6月14日,学校组织专家在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长江中三角地区水资源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论证会。专家组认为,中心建设方案可行,建议武汉大学尽快启动该中心建设,并在此基础上申报湖北省和国家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该中心的主要支撑单位之一。
湖北省水利厅总工程师王万林、江西省水利厅总工程师张文捷、湖南省水利厅副总工程师刘卡波、长江水利委员会国科局局长周刚炎,以及武汉大学相关专家学者参加建设论证会。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出席并主持会议;副校长周创兵,副校长、实验室主任谈广鸣出席。
国际水资源协会(IWRA)主席、“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夏军教授作了中心建设情况汇报。
据悉,这是自今年2月鄂湘赣三省签署《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来,首次以长江、洞庭湖和鄱阳湖水系联系,集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城市群为对象开展的区域水资源安全保障协同创新平台建设。
中心建设的总目标是以武汉、长沙、南昌3个省会城市为核心,研究针对“一江两湖”, 即沿长江、环洞庭湖、环鄱阳湖的27个地级城市群的区域水安全保障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水资源开发与利用、防洪除涝安全保障、水环境安全保障、水生态安全保障、水资源安全战略。中心将通过协同创新研究,为解决长江中三角城市圈建设中的水安全问题提供技术支撑和政策支持,为“推进城市圈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提供协同创新重要成果,凝聚国际领先的学术队伍,探索形成协同创新模式和机制,为保障区域水安全乃至国家水安全做出重大贡献。
中心将集中湖北、湖南、江西三省政研产学单位的优势力量,凝聚国际领先的学术队伍,形成协同创新的体制和机制。即由武汉大学牵头,联合湖北省水利厅、江西省水利厅、湖南省水利厅、长江水利委员会、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以及湖南大学、南昌大学、长沙理工大学,长江大学、三峡大学、南昌工程学院等多个部门和单位,按照“政研产学用”协同创新思维、协同创新模式、协同创新团队和协同创新机制对中心进行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