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科学家:当官与搞科研能兼顾吗

发布时间: 2023-09-05

 编者按:“要搞科研就不要当官,要当官就不要搞科研,当了官就要好好为科研工作者服务,既想当官又想搞科研肯定什么都做不好。”在中国科协2005学术年会上,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与老科技工作者座谈时,对科研人员热衷做官的现象进行了批评。的确,当了官更容易获取科研资源,这在科技界已成为一种现象。本文作者就此对青年科技工作者进行了调查并作了深入分析。文章认为,青年科技工作者只有立足本职,在科研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才是对自己人生的准确定位。

   
不少青年科学家“学而优则仕”

   近日,一位在武汉某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朋友打电话给我,说很担心自己的毕业论文。眼看开题时间临近,他想和导师探讨选题内容,然而他的导师,也就是该校某学院院长却一直忙于在外地参加各种会议,根本无暇顾及学生。朋友还告诉我,每次想和导师见面求教,至少要提前半个月预约,因为导师实在太忙了。“那他还搞科研吗?”我问。“好像不怎么搞了吧?那么多行政事务缠身,忙都忙不完,哪还有时间搞科研啊?”

   我有幸见过这位朋友的导师,的确是一位年富力强的青年科学家。可惜,自从担任了学院领导后,就很难再在实验室里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了。其实,青年科学家一旦在研究工作中崭露头角,就被委以重任的现象可谓屡见不鲜:正因为年轻有为,所以很受同事们的敬重,也极易得到主管部门领导的“赏识”,所以就有机会得到重用和提拔,成为这个“主任”、那个“长”什么的。

   
搞科研与当官:舍本难逐末

   有人认为,从科学研究工作本身和“人尽其才”的用人原则来看,主管部门的做法欠妥,不但对某一单位、某一学科、某一领域的发展不利,也给青年科学家自身的成长带来不少负面影响。

   首先,青年科学家正处于科研的黄金期和创新的高峰期,是出成果的密集期,一旦担任了某一行政领导职务后,就不得不挤占一部分甚至大部分宝贵时间,去应付各种会议,处理大量的日常琐事。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投身“仕途”的青年科学家或许会在官场上“有所作为”,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其继续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勇往直前,并能取得突出成绩的概率极低。这无论对青年科学家个人、他所在的单位,还是整个社会来讲,都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极为可惜!难怪植物学家吴征镒院士曾语重心长地批评当前“学者当官”的潮流,并对他们的学术前景颇为担忧:“年轻学者花大量时间去开会、应酬,不知惜时如金,而科学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实验、观察,需要潜心思考和钻研”。

   其次,当官日久,昔日的科学家也难免沾染上“官场风气”。这些官场风气渗入到科研和学术圈内,不但会滋生学术腐败现象,破坏科学探索的纯洁,泯灭科学家的良知,还会对其他人产生误导和不良影响,因为职权带来的实惠可能诱导其他青年科学家走上效仿之路,导致学术圈和科研界向来潜心研究、甘守寂寞的良好风气受到侵蚀。

   此外,青年科学家能取得骄人的研究成果,反映的仅仅是他的科研能力。然而,好的科学家未必就能成为好的领导,作为科学家和作为官员所需要的素质不尽相同。青年科学家当了官,表面上看,反映了上级主管部门对青年科研人才的高度重视,实则很可能造成以下后果——科研界少了一名耐得住寂寞的精英,而官场却多了一位力不从心的“庸”官。

   
科研与行政:两难的抉择

   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一刀切”。

   近年来人们将那些有潜质的青年科学家推向领导岗位,也是希望他们能够撬动更多的资源,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显然,青年科学家担任某些官职,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科研经费、科研设施和科研助手都有了很大保障。

   此外,青年科学家担任了行政职务,在很大程度上也会改变科学界中存在的“外行管理内行”的现状。青年科学家本身年富力强、头脑灵活,再加上在专业方面具备一定的修养,通常能够比较好地整合单位的科研力量,完成科研目标和任务。

   事实上,对于青年科学家是否应该担任行政职务,我们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的答案,正如有人评论的那样:“科学家当官,则害了他们;科学家当不上官,又没有话语权”。但是,至少有一点青年科学家们应该心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