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渐行渐近

发布时间: 2023-09-05

(2005-06-13 科学网)中水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再生水。沿用日本的说法,自来水叫“上水”,污水叫“下水”,水质介于上水和下水之间的,就被称作“中水”。

   专家指出,中水利用可以开源节流,实现污水和废水的资源化、无害化,是保护环境、防治水污染、缓解水资源不足的重要途径。而且可以作为地下水回灌用水,补充超采严重的地下水。那么现实应用中,中水离我们还有多远呢?

   中水实践缺乏配套政策支持

   薛孔宽,北京新型材料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同时担任中国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多年来在山东、福建、广东、上海等地进行生态人居示范区规划建设,并应用生态工程技术处理污、废水,实现中水的合理利用。“我们主要是采用生态系统工程的方法,就是说利用自然和人工湿地的自净能力,根据社区具体情况采用生态设计办法,不用高的能量投入,使污水达到一定标准,可以安全回到景观中。包括粪便水在一些项目中一样处理得很好!”

   目前,他们主要针对一些新规划建设的社区在做一些示范工程,对老的小区改造还没有更多的时间和条件去考虑,而且在他看来,老的小区不仅缺乏配套设施和条件,更主要的是没有支持改造的经济基础和管理机制,能否实施污、废水处理和中水回用还是个大问题。新规划建设的小区,可以按照他们成熟的生态工程技术途径,进行污、废水处理和中水利用,即在充分利用自然界净化功能和处理能力的基础上,适度应用工业化水处理技术和设备,予以必要的辅助配合,“因为自然界本身就是大的净化体系,我们要重点考虑怎么利用好它!”

   有些城市很支持他们在城市居住区建设中,实施这种污、废水处理和中水回用技术。珠海一个社区,经过生态工程技术处理的污、废水,可达到直接排放到自然河水里去的标准。厦门远郊一个社区,经过同样处理的污水、废水,可在居住区内循环利用,基本做到零排放。薛孔宽对中水处理前景非常乐观,他说:“用生态工程的方式来处理可再生水,在国际上都是领先的,一些主要以设备处理中水的同行还在向我们学习。”

   中国生态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科联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第一副主席王如松表示,污水处理应将分散处理和集中处理相结合,生态工程和环境工程相结合,利用污水本身含有的一些能量,因类制宜地进行处理、回收和利用。比如社区的化粪池通过一些结构性改造,在社区内就可以使其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颜色、气味基本达标,即使N、P有些超标,也可作为绿化用水在小区内回用,其余再排到下水管道由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这将从量和质上大大减少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压力。

   但这种生态工程方法目前在体制上还不配套。他们在为一些小区做生态工程设计时,一些房地产开发商的态度是:用中水好是好,但不管水清水浊都要交污水处理费,我还管它干吗?薛孔宽补充说,在上海,即使小区把污水都处理和回用了,仍然要交排污费。另外只要市政管道铺到,即使污水处理得干干净净,仍要排入污水管道。“这就是说,整个大体系还不协调,这个大体系是在过去一些产业政策和建设政策下形成的,在当时工业革命时期是科学的,但在现在生态文明情况下,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就不完全科学了。这还需要国家政策进一步配套,否则一些新理念、新技术在旧管理体系下就很难推广。”

   薛孔宽参与的一些工程项目,同样缺乏政策支持,现阶段主要还是依托一些有远见的发展商的开发建设需求。这种生态工程技术前期可以节省投资,将来可以节省运行、管理费用,从各方面都给发展商和居住者带来利益,能让发展商和居住者感觉到好处。对国家的节水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有重大意义。据称利用生态工程技术方法,在很多情况下可以不用常规中水处理设备。

   北京部分景观用上了中水

   北京中水应用正在起步

   北京市中水处理是什么状况呢?记者找到成立刚一年的北京市水务局,水务局宣传处一位工作人员推荐记者找北京城市排水集团,该公司的子公司——北京京城中水公司总经理霍健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霍健介绍,1987年北京市发改委、市规划委及市建委就联合出台文件,要求在建的5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要有再生水、中水设施,新建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宾馆、饭店应有中水循环设施。

   北京市从1987年起进行过一些再生水回用项目,主要是在社区处理生活污水然后回用,由于规模、成本等因素限制,没能形成一定规模。

   1995年,北京市又制定了《北京市区城市污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