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七大流域防洪规划全面成形

发布时间: 2023-09-05

6月14日上午,在北京市国谊宾馆一个会议室里,热烈的鼓掌声和兴奋的笑容将空气里的热度陡然提升。《太湖流域防洪规划》经过两天半的审查最终通过,至此,历时7年的中国七大流域防洪规划全面成形。

七年磨一剑

   “对于中国下一步的防洪工作来说,规划的完成称得上一件大事!通过这次系统的摸底,确定了10年、20年之内中国防洪工作的蓝图,以后的工作就有章可循了。”参与规划审查工作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减灾研究所所长程晓陶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据了解,建国以来,七大流域都曾经制定过流域防洪规划,有的流域做过三四次规划,但由于防洪工作是动态的,必须根据变化进行调整。水利部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在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发生大洪水之后,就启动了七大流域防洪规划的制订工作。具体规划工作由水利部规划院负责,多位院士、专家,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代表对各个流域的防洪规划进行了审查。

   自去年7月份以来,海河、淮河、黄河、长江、松辽等流域的防洪规划相继通过了专家审查。

   防洪规划对七大流域各自的防洪形势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介,第一次将中国的国土划分为防洪区和非防洪区,其中防洪区又按照《防洪法》划分为洪泛区、蓄洪区、滞洪区、保护区四个区。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所总工程师刘树坤几乎参与了七大流域所有防洪规划审查工作。他告诉记者,这次七大流域的规划,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现了人与资源和谐发展的思想,注重调整人和水之间的关系,对于各个不同的区域,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有了一个明确的规定。

   据了解,全国范围内的防洪规划正在制订中,完成之后将与七大流域防洪规划一起送交国务院审批。通过审批后,这批规划将成为中国2020年之前防洪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洪水灾害风险图问世

   此次的七大流域防洪规划使中国第一次拥有了流域层面的洪水灾害风险图。刘树坤曾在1984年做过中国第一张洪水灾害风险图,但当时规模比较小,范围只在某一条河流的局部地区。

   洪水灾害风险图可以明确各个区域的洪水风险大小以及有无回避、减轻灾害的办法,对于流域内的国土开发、城镇规划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比如这次黑龙江省的山洪灾害,如果人们对这个区域的洪水灾害风险有正确的认识,这个学校就可以选在一个更安全的地方,这种惨痛的教训就可以避免了。”刘树坤说。

   据程晓陶透露,国家目前正在制订《洪水风险图编制大纲》,文稿已经初步完成,系统的洪水灾害风险图编制工作有可能在“十一五”期间启动。

   这次的七大流域防洪规划也给居住在蓄洪区和滞洪区的1600多万人带来福音。根据规划,大约有300万左右生活在蓄、滞洪区的人口将会迁移到更安全的地方。对于仍然生活在蓄、滞洪区的人们,其补偿标准和安全建设标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据了解,目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蓄、滞洪区内平均每人拥有20平方米的村台(为防洪将地面垫高三四米,将村子建在台子上),而根据新的规划,这个数字被提高到35平方米,个别流域提高到50平方米。在规划中,一些靠近城市的蓄、滞洪区将可能被改造成为湿地公园。

   同时刘树坤也坦陈,在这个规划中,美中不足的是对于防洪对生态的影响关注得不够。防洪工程建成后,会对大江大河以及湖泊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希望这个问题在规划的具体施工中要有意识地加以避免,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刘树坤说。(王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