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看不见的地下水 看得见的水危机

发布时间: 2023-09-05


人民日报记者 于猛

地面沉降,名泉干涸、湿地消失。部分地区地下水资源已濒临枯竭

老厂房成为半地下室,原来可以阔步进去的门到了腰间;路基破坏,威胁行车安全;大桥断裂……地面沉降,显现了其惊人的破坏力。当记者在全国最早的控制地面沉降标房———天津市大直沽控制地面沉降标房看到这些图片时着实吃了一惊。

因为地上缺水,人们对地下水寄予了更多的希望。这些贮存于地面以下岩石和土壤空隙中的地下水,已经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成为我国城市和工农业生产的战略性资源。

天津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1959年就发生地面沉降。同样因为地上缺水,与天津同处华北地区的北京、河北、山西等省市大量超采地下水,已出现了9万多平方公里的地下水开采漏斗区。

进入2005年,有关地下水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

由于地下水超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北方名泉大多已断流。

由于地下水超采,曾经分布着众多湖泊、湿地的沙漠型盆地绿洲敦煌,地下水以每年近1米的速度下降,导致孟家湖、秦安湖等湿地消失,世界自然奇观月牙泉也面临着干涸绝迹的危险。

由于地下水超采,新疆坎儿井年均递减23条,目前已锐减至614条。吐鲁番盆地许多坎儿井的竖井不再出水,失去补给水源的坎儿井相继枯竭。

还是由于长期超采地下水,全国有100多座城市和一些井灌区的地下水水位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持续下降,有的地方地下水资源已濒临枯竭。

超采及污染是我国地下水两大“杀手”

地下水资源在我国水资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全国660多个城市中,利用地下水供水的有400多个,全国城市总供水量中,地下水供水量占30%。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许多城市和乡村,地下水甚至是唯一的供水水源。地下水资源量衰减严重影响城乡供水安全。

据专家介绍,超采及污染是我国地下水两大“杀手”。

所谓超采地下水是指地下水开采量长期超过地下水的补给量、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情况。自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以来,地下水开采量几乎以每10年翻一番的速度增加,超采区面积已扩展到18万平方公里。2000年的超采量已近百亿立方米,累计超采量逾1000亿立方米。全国有50多个城市因为不合理开采地下水而发生地面沉降,其中沉降中心累计最大沉降量超过2米的有上海、天津和太原。

同时,地下水的水质也亮起红灯。地下水污染,正成为影响城乡供水安全的一大杀手。全国城市地下水监测资料显示,绝大多数城市市区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165个城市地下饮用水不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在进行地下水资源质量评价的全国118个城市中,64%的城市市区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仅3%的城市地下水基本清洁。

我国的地下水正面临水量枯竭、水质恶化和生态环境灾害等方面的多重危机,威胁饮用水和经济社会安全,形势严峻。

当务之急是实施地下水保护行动,让地下水“休养生息”

1998年以来,国家组织开展了全国首次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工作,在一些地下水超采严重的地区实施了禁采、限采等生态综合治理措施。现在,苏锡常地区已经全面停止了地下水的开采。天津市采取封井限采、水源替代等措施,地面沉降得到一定遏制。山东省济南市通过人工回灌、封井等措施,使断流多年的趵突泉重现涌泉。

治病需治本,既然地面沉降等灾害的根源在于地下水的超采,解决超采就必须做好水资源管理这篇大文章。一方面要合理配置水资源,现在正在组织实施的南水北调就是为了解决北方严重缺水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做好节水工作。目前,我国的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每公斤粮食的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3倍。从长远看,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才是治本之策。

2003年,水利部以地下水超采区生态治理为重点,启动了地下水保护行动计划,下发了《关于加强地下水超采区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力争用20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实现采补平衡,消除地下水超采现象。

据专家介绍,治理地下水最大问题是时间长,20年实现采补平衡,只是超采区治理的第一步,恢复和治理地下水超采所造成的灾害和污染需要更长的时间。比如地面沉降问题,一旦沉降产生,回升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应采取治理和预防相结合的措施,强化地下水开发利用的监督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