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综述

发布时间: 2005-03-27

 三月的北京,玉兰绽放。人民大会堂里春潮涌动。今天,2004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2000多名科技工作者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300多个奖项,谱写了我国科技创新的新篇章。

  获奖项目总体水平上升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数量有了显著的增加,特别是打破了过去6年来发明一等奖空缺的局面,这些都充分说明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科技水平都在进一步提高。

  国家自然科学奖本年度共授奖28项,授奖项目比2003年增长47%。获奖成果表明我国近年在化学、生物学、信息科学等现代科学领域做出了一批原创性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在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引用率及数量都非常高,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肯定。

  有的应用基础研究为技术创新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铺垫,形成了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的良性驱动。如二等奖项目“半导体纳米结构物理性质的理论研究”、“新型半导体异质结构和器件物理研究”,在半导体理论和设计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推动了学科发展,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国家技术发明奖本年度共授奖28项,数量比往年有了显著的提高。这些项目在技术上都有重要的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总体技术水平居于国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在获奖项目中,20个通用项目拥有国家发明专利达80多项,仅“陶瓷胶态成型新工艺”一个项目就获得了12项国家发明专利。这表明,专利战略的实施已取得明显效果。

  突出解决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以国家需求为导向,解决了一批事关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热点、难点和关键技术问题,是本年度获奖项目的一大特点。

  2004年农林方面获奖项目达35项,占获奖项目总数的11.5%%。这些成果转化率高,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已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显著提高了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对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如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的“两系法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的育成与应用技术体系”,是我国两系杂交稻技术成熟的标志性成果,连续多年种植面积达2000万亩以上,产生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如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优质强筋早熟多抗高产广适性小麦新品种郑麦9023”,品种综合性状优良,年种植面积达2500万亩,近三年增产粮食6亿公斤。科学技术进步为解决“三农”做出了重要贡献,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在逐步提高。

  近年来,我国在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勘探理论和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探明和发现了一批贮量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保证了国家资源安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形成机制与勘探”项目,在石油地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取得重大突破,探明和控制石油地质储量5.3亿吨。3年来,仅胜利油田新建产能区块就累计生产原油1025万吨,利润达52亿元。又如,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罗布泊地区钾盐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查明了罗北凹地卤水钾盐数亿吨的储量,这一重大突破,大大缓解了我国钾资源的紧缺状况。

  在能源建设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实现了重要的突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秦山600Mwe核电站设计与建造”,是我国首次按照国际先进核电站设计建造标准,以我国为主完成的设计、建造、调试和运行的商业核电站。该电站在堆芯设计、结构设计等方面进行创新,提高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投资比同期引进核电站低20%%左右,使我国在此领域居于国际先进水平,为今后解决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瓶颈问题提供了技术平台。

  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山东丛林集团有限公司独立自主建成我国首套万吨油压双动铝挤压机,使我国成为为数不多的具有生产万吨挤压机能力的国家,解决了国家急需的宽铝型材生产的关键问题,为重大装备国产化创出了一条新路,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民营科技企业的实力正在不断加强,成为我国科技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

  令人可喜的是,从获奖项目的技术开发主体看,产学研结合更为紧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开发能力在不断增强。从反映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国家科技进步奖技术开发类项目的获奖情况来看,企业参与完成的项目占总数的72.5%,其中,企业独立完成的项目占21.1%,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完成的项目占51.4%,这充分说明产学研结合更加密切,企业正在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不少企业紧密结合市场需求进行自主创新和技术开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技术与产品,提高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如联想集团的获奖项目“深腾1800大规模计算机系统”获专利2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