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04-10-27
一.现状
1.水务政策
建设部于2002年12月发布的《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确定了允许外资、民资同时进入、共同竞争全国市政公用行业。财政部等五部门2002年4月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市供水价格改革工作的通知》中,对如何建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推进水价改革,污水处理费和水资源费的征收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2.国有垄断企业
中国水务行业历来是具有高度垄断(特许经营)、地区性分割、产品的生产销售本地化等特点。无论是资产的国有性,还是企业经营人员的任命等管理方面,基本都是政府行为。靠吃财政补贴过活,成本核算粗放。盲目或随意投资,决策不科学或无科学,投资不经济或无经济,导致固定资产庞杂且华而不实,企业负担重。
3.多元投资主体准备或已进军水务市场
国家宏观政策给水务行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良机,多方投资主体积极活跃,目前,国内上市公司、外资、民营资本等都在觊觎水务领域。一个蕴藏巨大商机的水务行业已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一市场在未来三至五年基本会重新整合完毕。
4.投资的盲目性
投资主体看好这一行业,但不一定完全了解这一行业,由于一些环境的不确定性,给投资者带来一些盲动的从众心理,势必会产生很大的风险。
二.投资存在的问题及风险
1.投资主体对水务行业的了解程度
目前,有很多投资主体对水务这一行业并不十分了解。比如在某一地区水务行业是处于成长期还是其它时期(如中法水务“搁浅”廉江现象)?民用水和非民用水比例是什么发展趋势?未来城市发展管网配套投资由谁承担?与其它公用行业如污水、垃圾处理等关联度如何等。
2.产权关系复杂
原水务公司在某个地区从产生到现在年代跨度久远,多年积淀的产权关系复杂,使投资者对其认识和了解要有一个时间过程,同时也存在产权出让方人为扰动因素影响。原水务公司具有国营企业和自身的特有痼疾。人员庞杂,债务多,包袱重。各地超前的供水设施投资规模造成的供大于求所形成的沉淀成本数量较大,这部分国有资产如何解决?
3.投资回报问题
按照目前的一些操作方式,多数水务公司合资使用年限一般为50年,这与投资所在城市今后的发展规模,做长线投资的机会成本等密切相关。
4.人力资源问题
新的水务公司纷纷崛起,缺乏一个发育良好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存在一个人力资源抢夺和瓜分问题。
5.股权比例问题
根据投资经济分析,其中包括投资的水务公司发展前景等方面,确定多少为合适的股权比例结构问题。
6.政府监管问题
目前,政府的监管机制明显滞后,此时,国有资产急于退出,政府管理的风险加大,同时不利于提高效率、增进服务。
三.对策
1、建立水务行业调查清单
由于进入的投资方对当地的水务情况短期内缺乏一个客观的认知,势必会带来投资盲目性和较大的风险。可以找出水务行业的一些关键控制点,列出一个调查清单,其内容可以包括诸如:近五年该公司年供水量、年售水量、产销差率、售水成分(生活和非生活用水所占比例)、最大供水能力与现有实际供水能力之差,管网在近五十年内每十年段所占比例,未来水价调整政策、一户一表改造情况、供水自动化程度、现有人员状况、三产情况、现拥有的土地等产权确认、财务状况等。
2、理清产权关系
产权关系要真正理清,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比如,原水务公司以前收取增容费,与有关土地或房产开发等单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造成产权关系等不清晰,必须逐一理清。另外,在改制过程中,自来水公司的原经营层为考虑退路等问题,有时会将公司的一些优良资产划分或剥离,或者埋下了一些对以后新水务公司不利的伏笔。
在目前有关法律体系还不十分完善的条件下,在谈判收购过程中,应就合作条件、合同条款如何适应未来法律环境问题和相应的免责问题商讨一个可行办法。对投资超前的国有资产暂时留置,新水务公司代管,财政补贴几年,待供水量上升,再有偿或无偿转让。
3、长线投资策略
投资水务做的是长线,不同的投资主体投资理念有所不同。有些企业立足于当前的利润回报;有的企业则以此为据点逐步涉足污水处理(如首创水务),甚至于环保如垃圾处理等方面。无疑,后者在谈判时,会得到当地政府的更多青睐。而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应是未来的朝阳产业。对资本雄厚的大集团公司来说,在某一地区综合做市政公用行业具有一定意义。
一般以五十年为限的水务投资,在期限内应有一个较明确的投资分段回报定位,争取在合理合法前提下求得利润最大化。
4、股份的合理配置
目前,水务市场百花齐放,有出让股权50%以下、50%、5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