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战略研讨会” 在京召开

发布时间: 2004-04-10

  2004年4月8~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战略研讨会”,来自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等政府部门有关领导,国内外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地下水与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方面的专家,针对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的基础理论、技术、方法、政策现状与发展战略等问题开展了深入讨论。

  地下水作为全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举足轻重的供水水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撑、是维持水系统良性循环的重要保障,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安全供水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地下水具有的埋藏性和系统的复杂性,污染问题不如大气和地表水污染等表现直观与突出,不易受到关注。因而长期受到忽视,使得污染问题更加突出,对生态的破坏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更长久、更深远。地下水污染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将长期制约经济发展,影响可持续发展进程。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灾难,突发或长期的疾病传播,也将是人类难以承受的。

  已有调查结果显示,我国90%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遭受氮、有机烃和微量有毒有害元素污染,地下水环境污染已呈现由点向面、由城市向农村扩展的趋势,水环境恶化和水质污染迅速发展,已到了极为严重的程度,迫切需要污染控制与修复理论、技术、工程、政策的不断创新。

  应该注意到,我国在“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领域研究处于初级阶段,在国际上的影响也甚微。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瓶颈问题。基于此,我国迫切需要建立与完善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的法律法规,实现污染控制与修复理论创新,创建污染控制与修复现代技术体系,加强材料与设备研发,建立相应的标准、指标与规范,创立技术、政策与管理的支撑体系与平台。

  从基础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基于地下水系统结构复杂性、构成要素多样性(水-土-气-生)、控制与修复涉及的多学科性,急需对不同尺度复合污染体系物质循环过程学、污染控制与修复方法学、污染地下水系统复合界面传质与物质输移动力学、复合污染体系毒理学与分子生物学、地下水质演化与生态环境变异内在机制、生物修复基因工程等领域开展研究与创新,为我国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行动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走上循环经济的良性道路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