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优先 需水控制 开源节流统一观

发布时间: 2004-05-13

作者:刘昌明

  目前,我国每年因供水不足造成工业产值的损失上千亿元。农业用水困城市和工业的发展而被大量占用,使本来就不敷农用的水源更紧张。现有0.47亿hm2有效灌溉面积中,约有0.07亿hm2因水源不足而无法灌溉,估计仅此一项就少生产粮食150亿~200亿kg。同时维系生态环境系统基本功能的水量被挤占,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城乡大量废污水排放,又使环境受到污染,水资源问题矛盾重重,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
 
1 中国21世纪围绕城市化的水资源问题
 
  90年代末全国建制市已发展到680座,供水不足的约有一半,其中最为严重的有100多个。面向21世纪,我国人口将增至16亿。根据我国城市化的进程预计,到21世纪中叶,我国城市人口将由目前不足4亿增加到9亿左右,城市数量将增加到1000个以上,因此,城市水资源的供需问题将会在目前的尖锐态势下变得更加尖锐.农业要满足16亿人口的粮食需求,灌溉用水的需求自然亦要兼顾,这将使城乡之间用水竞争更为加剧,可以预见,现有的城乡水资源供需矛盾还会呈扩大的趋势。
 

2 关于需水管理与需水量零增长问题
 
  建国以来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并发挥了巨大效益,现在已由开发为主的阶段逐步进入发挥管理机制作用的阶段,即我国水资源工作将进入以实施管理机制为主、开发为辅的阶段。根据国外经验,今后控制需水增长将势在必行。美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80年代开始其总用水与人均用水量均呈逐年减少趋势,总用水量由80年代的6100亿m3/年减至90年代的5640亿m3/年,人均用水量则由2600m3/(人·年)减至2240m3/(人·年),工业用水量由按人均计算500m3/年减至420m3/年。6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日本,工业用水于70年代末,农业用水于80年代初分别出现零增长。欧洲许多国家,如瑞典、荷兰等国,甚至先于日、美进入用水量的零增长和负增长阶段[1]。以上是西方国家经过大力开发水资源后发挥管理内涵、实现科学用水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实际上,我国一些大城市在无新的开源而经济仍然增长的条件下,也出现了用水量平稳的例子。例如北京市90年代中期以来用水量没有增长,以1995年为例,由于推行节水,在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4%的情况下,节水6066万m3,其中自来水比前一年节水1556万m3,少引河水3400万m3,自备井少来水量680万m3,远、近郊县节水428万m3,但是应当指出的是,这并不意味着北京不缺水,而只是说明节水的重要作用。
 
  总之,国内外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的经验,业已表明了人类用水的可控性,展现了未来缓解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一种可能前景。
 
3 开源与节流的统一观
 
  调水是一种主要的开源措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调水与节水都是用来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手段。因此,应把加强节水和污水利用与调水都作为同等手段来看。对于调水必须分析调入区缺水的性质,根据经济与社会的近远期需求,进行周密的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以确定调水的合理规模。跨流域调水对于调入区来说,是一种最主要的开源,而开源又必须在节流的前提下进行,这是跨地区水资源调配的基本前提。只有实现了调入地区的节流,充分挖掘当地水资源潜力之后,实施调水才是最经济、最合理的,这样可以使调入区的调水量规模最小而效益最大。遵循朱总理提出的“三先三后”指示,节水先行,这是调水开源与节水必须遵循的原则。
 
4 节水是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核心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多方面的,但节水是其核心。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市场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获取赋予其一定的经济价值,而节水是水利经济的高效益所在,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实施,决定了节水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第二,节水的内涵包括挖潜,为使区域水资源的潜力得以充分发挥,节水是必要的基础,例如工业万元产值取水量的降低,可节约工业用水成本,提高效益;实现农业的高效用水,可以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是“两高一优农业”的一个方面。
 
  第三,节水是控制一个地区需水量盲目增长的有效途径。实际上,在实现水资源高效节水利用的条件下,一些不计水浪费按传统观念确定的缺水区可以不缺水或少缺水,这是一个值得重新评价的问题。
 
  第四,节水有利于生态环境的维持,在灌溉区可避免浪费用水引起的沼泽化、土壤盐渍化与农药化肥引起的面源污染等不良生态环境问题;在城市用水地区减少废弃水的二次污染,减少污水处理费用,可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正效应,减少负效应,并可望协调环境与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