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3-09-26
水工混凝土结构作为水利工程的常用结构,运用十分广泛,如重力坝、拱坝、堆石坝面板、船闸等,其结构稳定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与耐久性。随着我国水电站坝高从200m级向着300m级发展,高坝混凝土的性能与安全问题更为重要,其施工、运行期的坝体防裂是关键问题。此外,目前我国超过100m的高坝中57%是混凝土坝,部分工程服役时间已超过30年,混凝土结构在长期服役过程中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细观结构因耐久性下降而出现劣化现象,直接导致宏观结构的破坏甚至失效,需要对产生的裂缝进行修复,以提高水工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因此,提升现代水工程混凝土结构在施工与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并进一步提升已建成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是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项目团队针对混凝土性能演变特征规律、温控及裂缝修复的技术难题,采用微细观与宏观、物理实验与数值模拟、理论分析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在混凝土微细观性能演变研究、混凝土多场耦合分析与预测新方法、水工混凝土裂缝检测手段、裂缝修复新材料与新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主要包括:(1)系统揭示了水工混凝土的微结构演变规律与性能演化机理,提高了混凝土复杂环境条件下性能预测的准确性;(2)提出了水工混凝土全生命周期温控多场耦合分析与预测新方法,为混凝土温控措施动态优化提供指导;(3)研发了水工混凝土浅表裂缝修复新材料与新工艺,提高了复杂服役环境下的水工结构裂缝修复的适应性。研究成果已经成功应用于南水北调、黄登、大岗山、万家口子等水利水电工程,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达2.13亿元。成果获发明专利16项、软件著作权15项,发表SCI论文41篇、EI论文14篇,入选成熟适用水利科技成果1项,推动了水电行业的科技进步,获2021年度“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图1 基于“有效扩散”水分传输机制的水泥浆微观结构演化模型
图2 基于快速动态参数反演的混凝土温控分析与预测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