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军:气候变化下长江流域水管理面临机遇与挑战

在9月11日举行的第十八届世界水资源大会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水文水资源学家夏军从国际水资源学会(IWRA)主席李原园、水利部部长李国英手上接过了“周文德奖”奖牌。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水文水资源学家夏军

这项以IWRA创始人、美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水文学家周文德名字命名的奖项旨在褒奖科学家在水文水资源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

“今天是我职业生涯中很重要的一天,我感到非常荣幸。”夏军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

夏军长期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曾任国际水资源协会(IWRA)主席。作为一名中国科学家,他在全球知名的国际水资源协会和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工作近40年,并且是IWRA第一位中国籍的主席。

获奖之后,9月13日,夏军接受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他介绍了我国尤其是长江流域水文水资源的基本情况和面临的挑战。他说,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长江流域尽管多年平均降水量变化不大,但是旱涝灾害的频率和强度呈增加趋势。经济社会与绿色发展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夏军还指出,水灾害防治、流域水资源综合治理是需要社会各方参与的系统性工程,要兼顾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长江流域水管理面临新的挑战

澎湃新闻:我国水文水资源状况目前面临哪些挑战?

夏军:首先我国水资源的东西、南北空间分布极不均衡,与人口、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匹配。其次,我国的绝大多数人口和工农业生产集中在降水波动较大的东部季风区,原有的水循环自然变率叠加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冰川融雪以及水资源变化,水旱灾害事件增加。第三,生态环境保护任务重大,老百姓想要一个优美的环境,特别需要推动可持续发展,不仅满足水资源当代的需求,也要留给子孙后代。第四,治理难度大,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域分布千差万别,需要形成一个政府主导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治水模式。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把水资源保护和利用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不断推进,中国治水经验,不仅全国老百姓受益,也对亚洲乃至世界产生重要的影响。

澎湃新闻:未来一段时间,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和水文特征有什么变化趋势?

夏军:长江流域的水量还是比较丰沛的,根据相关研究,流域内的多年平均降水量变化不大。但是流域内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以及水旱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是增加的。

过去,我们建大坝、设计城市供水都是根据历史数据来预测未来的需要,并未把气候变化的影响纳入考量。但现在,很多国际学者都认为,“稳态”正在消失,气象和水文的变化正在迎来一个非平稳过程(Nonstationary Process)的状态。

我们之前做过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归因研究,得到的认识是: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的变化,是其自然变率叠加在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其一,约70%可以归因于自然变率因素,因为长江流域受东亚季风影响显著,汛期与枯水期的差异非常明显;其二,人类活动导致的人为强迫(Anthropogenic Impact)的影响也约占30%,这是需要应对和重视的。

长江流域历史上也有大洪水、大干旱,但全球工业化以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水旱灾害的频率明显增加了,比如2020年长江流域刚发生了严重的洪水灾害,两年后的2022年史上罕见的长江流域汛期干旱又接踵而至,我们可以明显感到水旱灾害的频率与强度在增加。

在空间方面,长江的上中下游也呈现一定的变化。长江流域水循环的时空变异是当前和未来流域水管理面对的重要挑战问题之一。


治水要兼顾工程与非工程性措施

澎湃新闻:上述这种趋势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怎样的挑战,该如何应对?

夏军:长江流域的自然条件、发展程度以及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差异很大,面临的挑战也多样,比如如何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保障经济社会用水、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需要从流域系统治理发力。总的来看,既要有工程措施,也要有非工程措施。

首先,修建水利工程是必不可少的。历史上长江流域经常发大水,1931年的历史洪水使武汉市汉口化为一片泽国,直到三峡工程建成实施,长江中游的防洪安全才有根本性的提升。再比如,南水北调工程可以形成一个南北互济的水网系统,提升国家水网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和供水能力。

但工程措施需要与非工程措施相互配合、相得益彰。预警系统建设可以让相关方面早做准备,减少水灾害损失。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可以有效调配资源,开展援助。完善灾害保险机制则起到社会救济的作用,降低经济社会在面临灾害时的损失。

在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方面,科学家们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例如,我们团队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下,正在研发长江模拟器,其目的是通过流域系统的监测监控、水量-水质-水生态的综合模拟来实现对长江流域“湖库-岸线-城市群”水问题的综合治理。目前,已有初步的应用,也需要进一步的检验与发展。


长江流域能够成为世界流域治理的典范

澎湃新闻:你认为长江流域综合治理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应该在哪些方面?

夏军: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和粮食产量占全国的约1/3,人口和GDP占全国的约40%,对推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工作重点应该加强贯彻和实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这十六字治水思路。首先,“节水优先”,通过严格水资源管理,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不断的改革来应对新的情况,比如“河长制”、“湖长制”等管理好水资源。其次,要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循环经济建设,如海绵城市建设。第三,大力发展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结合,减少旱涝灾害对经济社会的冲击。

总之,流域综合治理是一项重大的挑战,但也蕴含着新的发展机遇,未来长江流域不但要继续担当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也要成为可持续绿色发展的“示范区”。全社会应共同应对挑战,携手努力,建设“美丽长江”。我相信,长江流域将成为世界上流域治理的典范之一。

(内容来源 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