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钟德钰教授做客水科学讲坛讲述“水圈科学”

发布时间: 2024-01-12

1月12日下午,应杨中华教授邀请,1989级校友、清华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钟德钰,在水资源国重大楼A区202会议室,进行了题为“水圈科学的关键问题及其理论基础”的学术报告,实验室副主任曾玉红教授为其颁发“水科学讲坛”纪念牌。曹志先教授、余明辉教授、杨中华教授、张为教授、陆晶副教授、孙昭华副教授、李志威副教授、邓珊珊副研究员等,以及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胡德超正高,共计60余名师生参加报告。杨中华教授主持本次学术活动,并简介钟德钰教授的教育经历和学术成就。

学术报告之前,钟德钰教授简要回顾了1989-1993年在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治河工程专业的求学经历,尽管他已毕业30年,但在校期间刻苦学习数学、力学与河流专业课程的情形仍历历在目,影响至今。他的报告从水圈科学研究的背景、关键科学问题和理论基础和一些感想等三个方面展开。首先,他简要阐述了水在水-热-碳变化中起到关键作用,水的变化不仅涉及极端暴雨、极端干旱和气候变暖,而且也关系治河方略调整。他进一步指出,应对当前气候变化的核心任务是研究水圈科学,进而突破水-热-碳循环机理,同时水圈科学的学科难题在于涉及学科差别大、交叉尺度广和气象水文耦合难等问题。

随后,他从全球水循环和流域过程的视角,分享了近十年在水圈科学的学术探索和科研成果,主要包括水圈的新概念、新研究对象(绿水、白水、蓝水、背景水)、空中和地表流域(复杂网络的源汇关系)、全球水汽势和水汽网络、空中流域边界的稳定性、北极海冰融化的水热过程、全球空中流域拓扑结构、东亚空中流域格局与亚洲水塔、青藏高原极端高温解析、树种分布变化影响森林碳汇、中国绿水格局等。同时,阐明了水圈科学的关键科学问题,指出水圈科学的学科内含主要包括水圈拓扑学、水圈动力学和水圈信息学。在1.5小时报告中,他为在场师生呈现了一场学科交叉、思想深刻和波澜壮阔的学术盛宴。

最后,钟德钰教授分享了心路历程和一些感想,他的科研从水沙过程(低维问题、局部问题、动力过程)解析研究,转变到水圈科学(高维问题、整体问题、系统状态)综合研究,既从传统河流动力学学科汲取了营养,也拓展了传统河流动力学研究的边界。他坦言,过去能够取得一点学术成绩,都离不开在武水治河本科的学习阶段,打下坚实的数学、力学与专业基础,衷心感谢母校老师们的培养、鼓励和支持。

在交流互动环节,钟德钰教授与现场师生分别就水沙过程长期预报、黄河下游悬河治理、科研方向选题、本科生精英化培养等进行了充分交流讨论。本次报告持续了2小时,意犹未尽,反响强烈,引起了师生们的广泛共鸣。

曾玉红副主任向钟德钰教授赠送“水科学讲坛”纪念牌

参会教师合影留念

(供稿:李志威   编辑:陈欢   审核:蔡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