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08-03-31
2008年3月30日,由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有物理基础的LL分布水文模型集成与应用”成果鉴定会,在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湖北省科技厅吴月琅处长主持开幕式,武汉大学副校长李清泉教授出席并讲话,张勇传院士作为成果鉴定委员会主任主持了会议,李兰教授代表课题组汇报了研究成果。出席会议的还有武汉大学校长助理谈广鸣教授、武汉大学科技部及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领导等。鉴定委员会由来自华中科技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等单位的9名专家组成。
鉴定委员会认真听取了研究报告、测试报告、用户报告、查新报告,审查了相关材料,进行了质疑和讨论。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
本项科技成果经过课题组10余年的研究和探索,建立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LL分布水文模型集成系统,开发了相应的应用软件,是我国唯一参加“国际分布水文模型比较计划”的项目。该成果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
(1) 建立了基于GIS的流域坡地、子流域、河网的拓扑关系,给出了网格单元数值演算优先排序方法,完善了流域变网格尺度的三级划分框架,为分布水文模型与GIS、遥感、雷达测雨等空间信息的融合和流域水热循环模拟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2) 从水热循环机理出发,构建了蓄满、超渗兼容的降水—融雪(冰)—产流—蓝水—生态需水综合分布水文模型。推导出壤中流与地下径流兼容的对流扩散方程,以及坡面流、回归流、河川径流对流扩散方程组,解决了流域尺度上地表水与地下水交换、单宽入流与河川径流交互作用等计算难题。
(3) 将数学物理反问题数值计算方法引入分布水文模型,建立了基于水动力学反问题的洪水实时校正方法,提出了分布水文动态参数、单宽入流和上游水源单宽入流反演算法。
(4) LL模型与GIS、RS、GPS、雷达测雨等技术紧密集成,开发了操作方便、计算可靠的数字流域洪水预报系统、数字水库防洪调度系统。提高了水文预报精度和可视化程度。
本项成果已应用在我国14个流域洪水预报、水库防洪调度、水库发电调度和灌区水资源管理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防洪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成果内容丰富、创新显著,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地表地下水交换的物理基础研究和模型集成等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最后,专家们建议进一步加强成果的推广应用,并将软件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