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活动周|激发青少年兴趣·科技赢得未来

发布时间: 2021-05-31

——武汉大学附属外语学校师生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1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的主题是“百年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发展”,为积极响应全国科技活动周的号召,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于5月28日邀请武汉大学附属外语学校的百余名师生来访,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和科普活动。

活泼而守纪律的两支队伍首先参观了实验室成果图片展,陈杰教授为同学们重点介绍了实验室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展现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工作的稳步发展以及在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国家重大民生工程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科研氛围,激励青少年从中感受前辈务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和浓烈深厚的爱国情怀,传承振兴科学之心,接力报效祖国之志。

         

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成果图片展



同学们分两组开展活动,一组进行水力学流体力学趣味实验,另一组参观体验数字水利与人工智能,完成后两组互换。在趣味实验环节,同学们在水力学与流体力学实验室进行了“静压测量实验”和“动量方程验证实验”。“U形管和连通管的测压原理是什么?”、“如何测定管嘴喷射水流对平板所施加的冲击力?”……同学们积极提问,与指导老师热烈交流讨论,根据基础物理学知识,相互分工协作完成了两个水力学验证实验。


           

水力学流体力学趣味实验

在数字水利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在展示开始之前,查元源副教授首先问了同学们一个问题:“大家认为的水利工程是什么样子的?”此时,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了起来,有人说是修大坝,有人说是建设沟渠,进行农田的灌溉排水,还有人说是水力发电。查老师说这些都对,但是随着计算机和智能算法的发展,水利有了新的发展和时代内涵,由此引出了“智慧水利”的概念并播放了宣传片。

团队成员向同学们介绍了团队开发的“珈禾助手”APP,其中的“拍一拍”功能通过手机拍摄农作物的近远景照片,就可以得知田间的作物生育期和生长状态,引起了同学们浓厚的兴趣。在增强现实技术(AR技术)演示环节,实现了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联动,通过手机平板,生成武汉大学灌排试验站的三维立体投影,并通过点击投影上的传感器,便可以实时获取田间土壤水分、温度以及作物长势这些信息。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体验了科技魅力,感知科技带来的社会进步,提升对科技知识和人工智能的认知性,为青少年在科学启蒙方面打好基础,促进未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数字水利与人工智能参观体验

科普活动结束后,到访师生们感谢实验室给孩子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带着收获与欢乐顺利返程。同学们表示,非常荣幸参加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的“科技活动周”开放活动,在这里体验了水力学流体力学的奥秘,见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学技术手段在水利中的应用和高速发展,内心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在当下的国际形势下,掌握核心技术变得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青少年在未来的追梦路上,应当助力科技发展,刻苦钻研核心技术,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

      此次科技活动周,实验室除了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外,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了系列开放活动。其中,尹家波副研究员作《中国“碳中和”战略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线上科普讲座,报告分析了中国提出“碳中和”战略的国内外环境、主要实施路径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在线听众逾千人。此外,“云上”参观实验室持续开放,线上展示了屈家岭中国农谷实验研究基地、武汉大学抽水蓄能实验研究基地、灌溉排水与水环境综合实验场等实验室风貌。

“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创新理念,提高科学素养”。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教育,已成为持续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性工程。实验室将继续坚持“重视科学普及,向社会公众特别是学生开放”的优良作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