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用户登录
EN
实验室简介
发展历程
管理团队
理事会
研究方向
重大项目
典型成果
水资源系统演变
水资源配置工程
水资源综合调度
学术会议
专家来访
开放基金
国际合作
学术任职
实验大厅
校外基地
大型仪器设备
开放科普
工作流程
规章制度
学术报告
常用表格
当前位置:
全重新闻 通知公告 学术讲座 科研动态
“十一五”是我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是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开局阶段。“十一五”科技工作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根据《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和要求,明确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科技部会同发改委研究制定的《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于10月27日正式发布。《规划》总体目标为:“十一五”期间,要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国家创新体系,形成合理的科学技术发展布局,力争在若干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和跨越发展,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达到2%,使我国成为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科技大国,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奠定基础。
大概在20世纪80年代末,SCI被引入中国,引导科研人员特别是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这对当时改变我国“文革”以来坐井观天的科研风气起到了一些积极的作用。近十几年来,各个科研单位都以SCI作为评价标准,其结果是:虽然我国SCI论文的数量成倍增加,但多而不精。
世界能源能否支持未来20年的消费增长? 美国信息能源署给出的答案是:“完全可以。” 显然,美国专家对世界能源资源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世界能源资源足够支持到2025年。
光明日报北京4月3日电(记者张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6年度项目申请集中受理工作目前已经进入尾声。截至3月31日,共收到网上提交的电子版申请书6.3万余项,同比去年增加1.1万多项,连续第三年申请量增加超过1万项。
上午9:00,湖北省科技厅在武汉主持召开了由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的“水电站过渡过程理论与工程应用”项目成果鉴定会。会议由省科技厅成果处处长彭泉主持,武汉大学副校长周创兵到会并致欢迎词,实验室主任谈广鸣教授向各位专家对实验室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鉴定委员会由张勇传院士、曹楚生院士、张超然院士、文伏波院士等11位著名专家组成。张勇传院士任鉴定委员会主任、曹楚生院士任副主任。
应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谈广鸣教授的邀请,美国依阿华大学(Iowa)水科学与工程研究所(IIHR)所长Larry J. Weber教授偕同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河流系老校友李松恒博士,于2006年2月21-23日访问实验室。
树人如同树木。严格透明的管理,客观公正的评价,相对稳定的环境,宽松和谐的气氛,科学严谨的学风,如同树木成长所需的阳光、水分和营养一样重要。风气正了,体制顺了,人才脱颖而出的条件就形成了,我国科技事业这片茂密的森林,必然会长出参天大树!